为积极响应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号召,全面加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,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,我校于9月15日至21日组织开展了以“网络安全为人民,网络安全靠人民”为主题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。通过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,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“共建网络安全、共享网络文明”的浓厚氛围。
一、营造浓厚宣传氛围,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
学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媒介平台,广泛开展网络安全主题宣传。在主网站和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子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发布主题海报,并设立“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专题板块”,集中展示相关活动报道和网络安全知识。宣传周期间,主教学楼二楼大厅LED屏每日循环播放网络安全宣传视频,正门滚动屏幕持续显示宣传主题,同时设置宣传立板、悬挂横幅,实现校园主要区域视觉覆盖,有效增强宣传效果。
二、举办网络安全讲座,筑牢思想防线
9月15日上午,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特邀网络安全领域资深专家,面向2025级全体新生举办“网络安全教育专题讲座”。专家结合当前网络威胁态势和大学生常见应用场景,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网络安全风险及防护措施,切实增强了新生的防范意识和实操能力。该讲座作为宣传周的重要环节,为构建清朗校园网络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三、开展线下互动宣传,提升参与实效
9月16日“校园日”当天,学校在食堂旁设立宣传点,开展线下主题活动。现场向师生发放网络安全宣传手册,并组织网络安全知识有奖问答。学生踊跃参与,在轻松互动中深化了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,答题正确者还获得了精美奖品,极大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感。
四、集体观看反诈直播,增强防骗能力
9月16日,公安部刑侦局联合央视频开展反诈直播活动,我校各学院积极组织学生集体观看。民警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常见诈骗手法,传授防骗技巧,帮助学生识别骗局、提高警惕,进一步巩固了师生的反诈意识。
五、推动网络安全进课堂,融合课程思政
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网络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程,在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《形势与政策》等课程中嵌入10—15分钟的“网络安全与法治意识”微专题教学,系统解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》等法律法规,剖析典型网络安全案例,引导学生识别错误思想、增强法治观念。
此外,思政课堂还开展“课堂五分钟 安全伴我行”互动讨论,教师结合社会热点网络事件,组织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安全风险,培养其理性看待网络信息、科学应对网络问题的能力。
六、召开网络安全主题班会,强化警示教育
体育学院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召开网络安全主题班会,由辅导员主持,集体学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,观看警示教育片,结合高校高发的真实案例开展深入讨论。班级干部带头剖析常见网络诈骗和信息泄露陷阱,鼓励学生分享亲身经历,以案促学,显著提升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通过多层次、多维度的系列活动,切实增强了全校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,进一步推动了校园网络安全文化建设,真正实现了“网络安全靠人民”的共治共享理念。学校将持续巩固宣传成果,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教育,为营造安全、健康、文明的校园网络环境而不懈努力。